由伊斯蘭藝術看卡地亞風格的轉變!|巴黎裝飾藝術博物館呈獻
卡地亞的歷史淵源豐富擴及世界各地,此次展覽主要展示由20世紀初至今,伊斯蘭藝術對卡地亞創作珠寶和珍貴物件的種種影響,藉由伊斯蘭藝術的傑作及文獻檔案,可回溯至當時的文化潮流及受卡地亞設計師吸引的地方。
Text by Editor;Photo from CARTIER

▲「卡地亞與伊斯蘭藝術:現代風格之源」展覽的主視覺。
此次展覽旨在展示從20世紀初至今伊斯蘭藝術對卡地亞珠寶和珍貴擺件創作的影響,共展出逾500件展品。其中包含卡地亞珠寶和擺件、伊斯蘭藝術傑作和檔案文獻,在在地揭示卡地亞透過接觸伊斯蘭藝術試圖以西方視角解釋東方國家的樣貌,以及對東方圖案深感興趣之緣由。

1989年起路易•卡地亞(Louis Cartier)著手加入自家品牌行列。當時,卡地亞正一邊倚靠轉售古董,一邊致力設計屬於卡地亞自己的珠寶。在20世紀初期的巴黎是伊斯蘭藝術的貿易中心,正值路易•卡地亞希望尋求新的靈感的同時,他夠過了1903年在巴黎裝飾藝術博物館和1910年在慕尼黑舉辦的大型展覽,而發現了這些關於伊斯蘭藝術的外觀、形貌等元素,從此這些元素隨即渲染至整個法國文化及社會。

路易•卡地亞(Louis Cartier)典藏的裝飾和建築相關書籍,以及其伊斯蘭藝術個人珍藏均會一一展出,所有展品全都曾是品牌設計師的靈感來源。全賴卡地亞歷史檔案提供的寶貴資源以及策展人的努力,路易•卡地亞的伊斯蘭藝術珍藏首次得以匯集整理。

展覽首先讓參觀者置身投入20世紀初的巴黎文化環境中,探索當下設計師與工作坊的創意氛圍。而本次展覽可依時間軸線分為兩個部分,其一是透過 20 世紀初巴黎的文化背景探索對伊斯蘭藝術和建築興趣的起源,同時回顧設計師與設計師間的創作背景;第二部分則說明了從 20 世紀初到現在卡地亞受伊斯蘭藝術啟發的起源,這對他們在創造充滿現代感的新美學作品時發揮了重要的作用。

從展覽中探索珠寶設計的創作過程與最初的靈感來源,路易•卡地亞(Louis Cartier)圖書館中的書籍和他的伊斯蘭藝術收藏被作為設計師的資源提供。由於卡地亞之家的檔案重建,路易的個人收藏在這裡透過幾件傑作展示,這是自他的收藏分散以來首次重聚。

而查爾斯·雅克 (Charles Jacqueau) 是卡地亞 (Cartier) 設計師團隊中重要而傑出的成員,由於巴黎美術博物館小皇宮願意特別出借,因此在這裡展示了關於他的系列設計圖稿。
這些不同的靈感來源及豐富卡地亞系列的東方珠寶,有助於重新定義卡地亞珠寶的型態和工藝技術。頭飾、流蘇、等有多種形狀、顏色和材料,以適應當時的時尚。印度珠寶的靈活性導致技術創新和不同組裝方法的出現,並可結合珠寶的不同部位。這段伊斯蘭時期的藝術品被稱為“apprêts”,並使用東方紡織品製造箱包及配件,這同時也是 20 世紀初卡地亞之家的標誌。

接著展區第二部分的展示靈感來自伊斯蘭藝術世界各種不同的圖案與造型,包括城堞、磚飾、曼陀羅、眼紋、虎紋、花飾、葉飾、波斯梨形和柏樹等。多款精選藏品彰顯二十世紀初一種嶄新的幾何美學。卡地亞設計師受這些圖案啟發,創作出一系列別出心裁的跨時代傑作,為往後的裝飾藝術奠定基礎。
儘管卡地亞以「花環式」珠寶聞名,但從 1904 年起,卡地亞開始開發靈感來自裝飾和建築書籍中,伊斯蘭藝術的幾何圖案作品。來自中亞的搪瓷磚裝飾等構成,後來被稱為「裝飾藝術」的先行曲目基礎——參考了 1925 年在巴黎舉行的「國際裝飾藝術與工業現代博覽會」,由此可見卡地亞在當時已邁入現代世界的先驅!

直至1930 年代,在 Jeanne Toussaint 的藝術指導下,卡地亞的風格主要由受印度啟發的新型態樣貌與顏色組合。如Tutti Frutti 單品和大量珠寶是卡地亞極具辨識度的風格及其 20 世紀下半葉創作的特色。
伊斯蘭藝術和建築的圖案和形狀,有時很容易識別,有時經過分解與重新設計,使其來源無法追蹤,成為設計師風格語彙組成的一個部份。時至今日,它們仍深植於卡地亞的創作基因中,這些風格元素隨著時間的堆疊而更加豐富,足以證明伊斯蘭藝術對卡地亞風格的深遠影響。

▲Diller Scofidio + Renfro公司的建築師-伊莉莎白‧迪勒(Elizabeth Diller)。
會場佈置由Diller Scofidio + Renfro公司的建築師-伊莉莎白‧迪勒(Elizabeth Diller)主理,她將清晰和朦朧感以及純美線條揮灑得淋漓盡致,結合科學方法,令空間展現簡約的現代之美。
此次展覽由巴黎裝飾藝術博物館(Musée des Arts Décoratifs)和達拉斯藝術博物館(Dallas Museum of Art)聯合舉辦,並得到羅浮宮協力合作以及卡地亞全力支持。展覽時間:由2021年10月21日至2022年2月20日於巴黎舉行,展期四個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