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of page

接軌國際,連接現代與未來觀點|Tin Tin Art Space丁丁藝術空間正式開幕

由成億壁紙創辦人丁三光所成立的Tin Tin Art Space丁丁藝術空間已經於1月11日開幕,在長達54年歷史的石造洋房當中,開闢了一處極具國際視野的藝術展覽空間,首波引進4位新時代藝術創作者的作品進入,帶來豐富多元的新一代藝術觀點;同時,將發展重點放在連接現代與未來,為台灣藝術創造更好的發展環境。


Text by Edgar Chang;Photo from Tin Tin Art Space

 

▲丁丁藝術空間規劃了廣達百坪的全新藝文場域。


以精緻的手工壁紙聞名於世界的成億壁紙,其創辦人丁三光近期跨足新領域,於台北市士林區天母一棟屋齡54年的石造洋房內,成立了Tin Tin Art Space丁丁藝術空間,有別於台北市其他藝廊,將目光集中於歐美新銳當代藝術家,引進他們作品進駐,帶來多元文化觀點,並邀請參觀者一同探討街頭藝術、次文化與主流文化等議題,成為一個別開生命且具國際視野的藝文展覽空間。


▲丁丁藝術空間創辦人丁三光先生。

▲全新的藝文場域為一棟54年屋齡的石造老洋房,被命名為「Tektite House隕石之屋 」。

▲大片的落地窗戶賦予空間更開闊、明亮的藝術氣息。

▲Tin Tin Studio策展事務所主理人丁春誠親自參與老房屋的改建與內部規劃。


全新的藝文場域位於這棟被命名為「Tektite House隕石之屋」的房子當中。房屋內部由Tin Tin Studio策展事務所的主理人丁春誠一手規劃,以取自地球上一種既是石頭,又是玻璃的特殊物質「Tektite」作為發想,再將建築物主體是由北部特產的觀音石將房屋改建,並置入大量透明玻璃等元素,讓原本的54年石造洋房得以搖身一變成為目前的嶄新面貌,也賦予了丁丁藝術空間更多的藝術感與創造力。


▲法國藝術家Jisbar(Jean-Baptiste Launay)作品展出。


隨著正式對外開幕之際,丁丁藝術空間首波邀請了4位分別來自美國、法國、義大利以及西班牙的藝術創作者,包含Gemma Holzer 、Jisbar、 Ricccardo Nannini 與Moises Yagues的作品進駐,眾多藝術展品不只兼具趣味與深度,豐富多元的主題與展品,充分顯示丁丁藝術空間的獨特眼光,且與國際藝壇積極接軌的企圖心。


當中,來自法國的藝術家Jisbar(Jean-Baptiste Launay),作品充滿街頭與流行藝術元素,並曾經與許多知名品牌諸如BMW、Armani與JM Weston等有過合作,備受注目。每件藝術品都超越了簡單翻玩的想法,因為它富含文字、標語、數字和符號,建構了新的故事與意義。每個觀眾都能從畫裡找到線索,豐富的符號產生不同新的角度,並發現新的元素和解釋。


▲來自美國的藝術家Gemma Holzer,以自傳性的角色 PinkBoy為主角,闡述現代人在科技發展下的孤獨心理。


來自美國的年輕藝術家Gemma Holzer,時常利用自傳性的角色PinkBoy做為畫作中的主角,在藝術家的世界中,PinkBoy生長在如同被隔離的宇宙,如同現實中人與人之間的關係和連結被數位科技所取代,看似緊密接觸但時則每個人的互動十分疏遠,將彼此隔離在各自的小世界當中,顯示在這數位時代中每隔人共有的孤獨感。


▲義大利藝術家Riccardo Nannini作品呈現超現實主義的流行風格。


義大利藝術家Riccardo Nannini出生工人階級的家族,從小便叛逆,不願屈服於社會主流意識。曾經多次參與街頭運動,結識了許多街頭藝術家,並在加入Antonio Colombo畫廊後,成為米蘭備受注目的新銳當代藝術創作者。而其創作取材大多來自於社會議題,如:移民、種族等問題,創作皆呈現超現實主義的流行風格,作品元素大多由綠色外星人以及來自於不同文化的人所建構而成,魔幻寫實開放的故事流動性,讓每個人都能產生不同的解讀。


丁丁藝術空間目前代理以及經紀20餘位國際藝術創者,並將繼續發掘有潛力的新銳藝術家,以及投入支持多項在地公共藝術計劃的活動之中,期盼為台灣打造更好的藝術創作環境,在2022年也將朝著數位以及未來藝術的方向發展,做好與全新藝術時代接軌的準備。

  • Facebook的 - 黑圈
  • Instagram的 - 黑圈
bottom of pag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