惡搞有理,顛覆無罪:Banksy熱浪襲台!
若說Banksy是全球最神秘的塗鴉藝術家,一點也不為過。神出鬼沒、從未在眾人面前現身,卻能屢屢創造話題,作品也在各大拍賣會上引起搶購旋風。而正在中正紀念堂進行的Banksy特展,將這股狂熱帶來台灣!
Text by 張禮豪;Photo from 寬宏藝術

▲《I LOVE BANKSY》特展自2020/12/25起展出至2021/04/05。
在藝術的世界裡,除了創造出精彩絕倫的作品之外,如何爭取曝光、累積知名度在現在這個時代也成為大多數的藝術家不得不去正視的重要課題。然而,卻有這樣一個人恰恰反其道而行,至今在他個人的社群軟體Instagram上也不過放了百來則貼文,就已經吸引了全世界超過一千萬人的關注跟追蹤,連作品身價也跟著水漲船高,說他是越故作神秘就越有名似乎一點也不為過!
這個人不是別人,就是全球最神秘的塗鴉藝術家 Banksy!向來不以真面目示人,Banksy的身世至今仍眾說紛紜,但他透過塗鴉、版畫等手法,神出鬼沒地在世界各地創作出時而充滿挑釁意味、時而嘲諷幽默,甚至考驗人性的諸多作品,沒有一次不引起熱論,也在一定意義上顛覆了人們對於藝術的理解。

▲由加拿大STARVOX所舉辦的《I LOVE BANKSY》特展,集結多幅自藏家手上借展的60多件作品。
這次由加拿大STARVOX單位邀請世界各地收藏家手上所有而推出的《I LOVE BANKSY》特展,集結了包括《擲花者》、《凝固汽油彈》、《炸彈之愛》等多件經典的60件作品來台展出長達三個多月的時間,對照如今這個疫情仍肆虐的特殊時空環境,無疑更顯得意義重大。
創作滿是嘲諷,不時帶來驚奇

▲《Can't Beat The Feeling》突現Banksy對於跨國企業、資本主義等的批判意識,並凸顯他反戰、反全球化的思想。
眾所皆知,Banksy對於像麥當勞等級的跨國企業的抨擊始終不曾中斷,像是在2013年時,他就曾安排一個演員在紐約多處替麥當勞叔叔的雕像擦鞋,還一度引來當地警察關注。而展出的《Can't Beat The Feeling》擷取1960年代越戰期間逃離美國空襲的孩童,被象徵了美國資本主義的米老鼠與麥當勞叔叔強行牽住手同行的模樣,在強烈的視覺對比之下,益發突顯出Banksy反戰、反美國化,乃至於對於跨國企業剝削勞工的嘲諷。

▲《手推車》一作諷刺了現今的消費主義。
另如Banksy完成於2007年的《手推車》一作(又名手推車獵人)在他洛杉磯極具爭議的個展「勉強合法」中首度亮相。作品裡的三個原始人手持石斧等武器埋伏在草地上,但他們虎視眈眈的並非野獸,而是被隨意棄置在大賣場周邊的三輛手推車,形成一個既緊繃又帶點詼諧的畫面,也再一次地諷刺了當今世界無所不在的消費主義。

▲《手持氣球的女孩》一作曾在蘇富比的拍賣會上引起軒然大波。
此外,在2018年的倫敦蘇富比當代藝術拍賣會上,當最後一件拍品─Banksy的《手持氣球的女孩》(Girl with a Ballon,2006)以104.2萬英磅高價落槌的剎那,掛在牆上的框內畫作自動向下滑落,被框內早已暗藏的碎紙機狠狠切碎了大半,而令全場人士譁然。雖然一般普遍認為,Banksy此舉是為了抗議藝術與資本市場的嚴重掛勾,但經過溝通之後,高價競得該作的藏家還是付清款項,開心地將此一創造了藝術歷史事件的作品帶回,成為21世紀藝術市場的一大亮點,至今仍讓人記憶猶新。

▲《防毒面具蒼蠅》。

▲《擲花者》。
縱然曾有論者指出,Banksy不過是「有風格地從事藝術破壞」,但或許正如Banksy事後在個人Instagram放上此作銷毀的影片,並引用畢卡索名言所做出的回應:「破壞的衝動也是一種創造性的衝動。」(The urge to destroy is also a creative urge)而且,唯一可以肯定的是,相信很快地在某一個時刻,Banksy又將帶給我們無從想像的驚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