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of page

巴黎人私藏的度假天堂|走一趟布列塔尼,享受人文與藝術洗禮

布列塔尼?是法國聖米歇爾山的所在地嗎?錯了,那座知名的聖山位於諾曼第。那法國最西端的布列塔尼究竟除了可麗餅的發源地以外,還有什麼賣點能躋身法國國內旅遊前三大熱門?


Text by Rodison Tseng;Photo from Rodison Tseng

 

▲孔卡爾諾同樣受到城牆保護且觀光人氣不亞於聖馬洛,不同的是進入舊城區只允許步行車輛一律禁止。


法國旅遊不外乎從巴黎出發,再升級至南法普羅旺斯或蔚藍海岸一帶享受慢活步調;抑或沈醉在西南法的美酒鄉林,品嚐波爾多地區的佳釀,有勇氣的話再參加「醉翁之意不在跑」的紅酒馬拉松;抑或徜徉於羅亞爾河接受林立河畔兩岸的壯麗城堡洗禮;甚至是季節限定版的亞爾薩斯耶誕市集⋯⋯

▲環布列塔尼之旅就從新舊建築交融的雷恩作為起點。


總有人笑說「法國要是沒有(高傲的)法國人會更好玩」,一語道出法國人的高傲有多麽讓外國人反感。布列塔尼土地曾經極力反抗法國貴族統治,直至十六世紀才正式納入法國領土,即使是現今當地人依然常開玩笑說他們才不是法國人,是布列塔尼人!(與蘇格蘭人對英國的情節類似,或巴賽隆納人之於西班牙人的身份認同。)


儘管這片國境之西的半島沒有生產像樣的葡萄酒,能端得上檯面的也只有歸類於發酵飲品的蘋果酒,但布列塔尼人開朗不拘小節的個性,就算喝著「蘋果西打」也能讓日子過得很富裕!


為何法國人(或說是巴黎人)愛去布列塔尼?答案非常簡單,因為這裡有綿延不斷的海灘。由於法國北部的氣溫偏低,就算是離巴黎最近的海灘在法國北部,巴黎人依舊會優先選擇有大西洋暖流加持的西部海灘,布列塔尼成了巴黎人國內旅遊的首選也不意外。


從花都市中心搭上高鐵,最短僅需一個半小時即可抵達布列塔尼地區的首府—雷恩(Rennes)。歷經兩年多的改造與整修後,雷恩火車站自2020年已換然一新,同時也正在興建第三條捷運線,當地政府急欲擴張這座城市的規模,因為身為大學城每年都能吸引不少學生,有了新血的注入也代表能滋生新創公司,所以雷恩也成了法國當前新創公司最多的城市之一,就更值得投入資金重建城市規劃開發房地產。


▲來到聖馬洛,記得品嘗當地的海鮮與甜點,清淡不鹹膩的烹調掌握得十分恰當。


環布列塔尼之旅就從新舊建築交融的雷恩作為起點。如果說布列塔尼是巴黎人的後花園,那麼「海盜之城」聖馬洛(Saint Malo)便是雷恩人的後院,約四十分鐘的自駕車程即可從城市置身愜意的海岸。在巴黎地鐵裡經常可見聖馬洛的觀光宣傳海報,當地的地熱溫泉與水療SPA,吸引不少巴黎貴婦與退休人士朝聖。一整排的濱海水療中心與高檔飯店,今晚在夕陽海景的伴隨下於Le Jersey飯店用餐,精緻多樣化的法式料理哲學呈現在海鮮與甜點上,清淡不鹹膩的烹調掌握得十分恰當。


▲在聖馬洛,於夕陽海景的伴隨下於Le Jersey飯店用餐。


聖馬洛市中心由總長超過兩公里的城牆所包圍,是海盜建立的城市並聞名於大航海時代,十二世紀時因為宗教因素聖馬洛成了闢護所,其多元化的人口也助長城市的自由風氣與繁榮。


▲漫步於孔卡爾諾的城牆上,一面濱海另一面則是護城牆內當地居民的住宅,也增添了樸實的悠閒感。


聖馬洛在布列塔尼北部,而城市建構特色與之相似但地理位置於西南對角處的濱海小鎮—孔卡爾諾(Concarneau)同樣受到城牆保護且觀光人氣不亞於聖馬洛,不同的是進入舊城區只允許步行車輛一律禁止,其兩萬多的人口論規模都比聖馬洛小上許多,漫步在歷史可追溯於十世紀的城牆上,一面濱海另一面則是護城牆內當地居民的住宅,也增添了樸實的悠閒感。


▲儘管規模不比其他城鎮,但坎佩爾可說是布列塔尼歷史、藝術與瓷業的重鎮。


以法國最西端的Pointe du Raz海峽為目的地,離開孔卡爾諾之後,下榻布列塔尼最具觀光特色的大城—坎佩爾(Quimper)。在坎佩爾大教堂的俯視下,論城市發展這裡比不上雷恩,但談及布列塔尼傳統人文的保留與傳承,它是歷史、藝術與瓷業的重鎮,市中心甚至規劃一塊類似巴黎等法國大城的藝術保留區域,每年亦舉辦無數文化相關慶典與活動,以人口不到十萬的規模而言深受國家重視,法國戴高樂將軍甚至讚許坎佩爾為「布列塔尼之魂」。


▲杜阿爾納納有座歐洲十分稀有的木造屋頂教堂Sainte Hélène。


繼續自駕前往Pointe du Raz海峽的路途上,在空氣中瀰漫退休氛圍的小鎮杜阿爾納納(Douarnenez)稍作歇息,除了居民的慢活不亞於南法外,這裡有座歐洲十分稀有的木造屋頂教堂Sainte Hélène,其屋檐的暖度是在教堂的建構哲學裡鮮少見的。


▲從法國最西端的海峽遠眺大西洋,似乎有股持續盯著就能見到北美洲東岸的錯覺。


約半小時後後終於親眼見證法國最西端的海峽,遠眺大西洋似乎有股持續盯著就能見到北美洲東岸的錯覺⋯⋯這塊幾乎不留任何人文開發的海峽上,僅見一兩面破損的石牆遺跡與僅刻有圖像的十字碑(已自動忽略海峽入口處的遊客中心與停車場),自動喚醒腦海裡亞瑟王傳説裡的巫師梅林,其魔法森林即座落於布列塔尼⋯⋯原文直譯不列顛(Brittany)與大不列顛(Great Britain)的承接,當地居民多數是大不列顛的後裔,兩地的連結在文字命名上依舊有著強烈的交集。


▲阿旺橋鎮將藝術融入生活的理念,怎麼看都不是法國人玩笑裡的蠻荒之地!


這趟旅程的謝幕曲畫在藝術家高更鍾愛的阿旺橋鎮(Pont-Aven)裡,人口約三千人的小鎮街道上卻開滿了看不完的畫廊,更不能不提高人氣的阿旺橋美術館。十九世紀高更(Paul Gaugin)遷居於此地,其領導的阿旺橋藝術派也因群聚效應讓這座小鎮的藝術風氣蓬勃發展,古老的巷弄轉角處都能隨時驚見藝術家們當時作畫的靈感與看板解說,就連石造的公廁都媲美藝術品,說起來這才叫將藝術融入生活的理念,經常下雨的布列塔尼怎麼看都不是法國人玩笑裡的蠻荒之地!

  • Facebook的 - 黑圈
  • Instagram的 - 黑圈
bottom of pag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