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坑裡的建築奇蹟|誕生於一場美麗誤會的世茂洲際酒店
全世界都有自然垂直塌陷而形成的「天坑」地理面貌,而人工的深坑地底蓋了一座地下18層樓的酒店,這是一場美麗的誤會。
Text & Photo by 黃宏輝

全世界都有自然垂直塌陷而形成的「天坑」地理面貌,而人工的深坑地底蓋了一座地下18層樓的酒店,這是一場美麗的誤會。
世茂洲際酒店場址前身是一個採石場,在戰亂時期,是日本人在上海佘山天馬山所挖鑿的,最深處由地面到坑底達到88米深。酒店以綠建築的概念保留了自然岩壁的紋理,依著山壁建起這20層樓高的建築,但由地面層看去僅有兩層樓而已。

世茂洲際酒店場址前身是一個採石場,是戰亂時期日本人在上海佘山天馬山所挖鑿,最深處由地面到坑底達到88米深。
由杜拜帆船酒店的設計建築公司W.S.Atkins負責這艱難的工程設計,建築期間長達12年,過程當中要解決64項特殊地貌上的工程技術難題,尤其是打樁的方式,故被國家地理頻道的「世界偉大工程巡禮」遴選為世界十大建築奇蹟。

酒店由杜拜帆船酒店的設計建築公司W.S.Atkins負責這艱難的工程設計,過程當中要解決64項特殊地貌上的工程技術難題,被國家地理頻道的「世界偉大工程巡禮」遴選為世界十大建築奇蹟。
約百米、幾近圓形的深坑,80度幾乎垂直的角度,建築依著弧面而建,中央部份為垂直電梯間,左邊作了類似球體,右側則是弧形水平帶的量體。採用大量透明玻璃,而樑版帶的外飾使用鋁板,但若是為了和深坑的面貌相襯,個人認為使用粗糙的石材可能更貼切。

所有客房全部面向深坑對側的岩壁流瀑,而另一側廊道與岩壁稍有脫離,刻意讓人可以近距離觀看原始的採礦場痕跡。如此特殊的特色,絕對是建築史上的第一次。

深坑本來就是個上天賞賜的駭人議題,除了對面的瀑布之外,還利用了聲光科技打造一場晚餐後酒店內的表演。鐳射燈光忽而垂直向天空,忽而由四週向中心聚光,又上又下營造動感式的背景,而真正的焦點是湖中央松島上的噴霧形成屏幕,動畫投射於水幕上像是戶外電影院。

另外一聲光科技則是準點時大廳圓形天頂落水搭配五彩燈光,這水舞秀總是吸引人群擠滿了大廳。而由服務人員口中才得知許多觀眾並非房客,是特地前來酒店大堂或戶外Lounge Bar觀賞表演的,而直正的房客則多在客房陽台悠哉享受著精彩演出。

酒店入口前檯背景也別具巧思,以石頭橫長切片與黃銅堆疊成非垂直和彎曲的量體呈現,其實是呼應了深坑岩壁的意象。
酒店入口前檯背景也別具巧思,以石頭橫長切片與黃銅堆疊成非垂直和彎曲的量體呈現,其實是呼應了深坑岩壁的意象。大堂吧「雲間九峰」長落地玻璃窗外,是佘山國家風景區和天馬山深坑交相輝映的美景,向外而去的露台Lounge Bar更貼近了自然風、岩壁景和瀑布聲。

二樓「彩豐樓」是本地菜、江淅菜和粵菜的綜合中餐廳,大多以包廂為主,內部設計以富貴鳥、鳥籠、羽毛等中國文化元素闡釋。

而酒店的最大亮點是在地下18層的「漁火」餐廳,其特色是位於水面以下,故作成海底世界的效果,餐廳的一側是整面長玻璃牆被水族箱環抱的驚人畫面。

而酒店的最大亮點是在地下18層的「漁火」餐廳,其特色是位於水面以下,故作成海底世界的效果。
地下13層是「庵」水療世界,室內溫水泳池位於最底層獨立而出橢圓形量體,故水道是弧形的。

為了反應昔日挖礦工業時代的氛圍,許多設計都以工業風呈現,如地下14層的「赤吧」內部出現圓金屬斜撐結構,再飾以老舊橡木桶呼應整體性。

另外更強烈的工業風設計竟然做在客房中,一般五星酒店打安全牌,客房大多是溫馨路線,而這裡的客房設計,衣櫥是露明的沒有門片,只用黃銅金屬管彎折套接形成多層次的收納空間,滿足了吊衣、行李架、保險箱的必須功能,整組櫃體只用一鏤空銅絲網門片滑動,門片虛掩內部較繁複的擺設。相鄰一旁的Mini Bar亦然如此,櫥櫃上方黃銅圓管交織或有層板,具有置放茶葉包盒的功能。
酒店中的「洲際水下景觀超豪華房」是傳說中最神祕之處,位於地下18層的水下,一進門便看到起居空間正向整面的水族世界,極為壯闊驚豔。一只室內鋼梯連接地下17層的雙臥室空間,這一層剛好是高於水面,臥室外露台緊臨湖水有親水性,居住的休閒性也高。

標準客房的設計中,以前述的露明衣櫥,半高Mini Bar及黃銅管架,創造出穿透性的效果,使得室內看起來大多了,有點魔術空間的意味,另外以三片拉門彈性隔間中界了美美的浴缸和臥舖,這門片又以雙層玻璃中間夾著銅絲網,使視覺看起來有點模糊具朦朧感,為上乘之作。

休閒旅館的陽台相對性是必要的,白天在寬闊陽台看著對面岩壁及瀑布,晚上則是深坑裡的聲光水舞秀。

上海世茂洲際酒店的亮點就是「深坑」,也是世上唯一僅有的,坐在陽台看著這不尋常的奇景,沒料到一個採石場深坑置入了旅館建築體,成為全世界的話題,只能說這真是個「美麗的誤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