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藝術裡遇見幸福 In Art We Find Happiness
Text by朱紀蓉June Chu
Photo from June Chu

2011年作品「幸福」。媒材:木、橡膠、黑色燈、塑膠、水、螢光肥皂泡水、製泡器、控制器、風扇。
丹麥/冰島裔的奧拉維爾•埃利亞松(Olafur Eliasson),跨藝術創作、設計、社會企業等多重領域,是全球藝壇極為知名的創作者。埃利亞松最受矚目的創作,大概是2003年在倫敦泰特當代藝術館大廳進行的「氣候計畫」巨型裝置——藝術家在大廳放入一個像是太陽的裝置,將人造的溫暖,帶進冬天無法感受陽光的倫敦。此一計畫,不但令他聲名大噪,也是泰特當代藝術館從2000年成立以來,最令人津津樂道的作品之一。

2015年作品「顏色實驗78號」。媒材:壓克力、畫布。
埃利亞松作品的特色,在於概念簡要清楚,且延展性極高。2015年年底,以推展當代藝術為主的路易威登基金會,在巴黎開幕時,即是埃里亞森的作品為首展。他的創作除了有動人視覺性之外,同時提出許多議題,或是令人沈思,或是引起大眾進一步討論。例如,埃利亞松2011年的作品「幸福」,在展場營造了一個全部藍色的空間,空間四處浮滿了從高處緩緩降落的泡泡。這個空間裡面的泡泡,正如同每個人小時候都玩過的吹泡泡,它們降落時,和水平面上的泡泡,發生產生交疊、分離、融合的各種不同現象。然而,這些畫面,觀眾必須將雙眼,貼在約三十公分寬、狹窄長型的水平開口中,駐足觀看,才能感受。這件靜謐的作品,把觀眾帶入一處與日常極為不同的異質空間中,但是又透過泡泡這個共同記憶,令人親近。每個看到作品的成人與孩童,似乎都被這件作品深深地吸引,留下「這不是幸福,什麼才是幸福呢?」的經驗。

2014年作品「來自未來的橋」。媒材:不鏽鋼、黃銅。
埃利亞松工作室網頁:http://www.olafureliasson.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