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of page

因瘟疫而誕生的嘉祥菓子|6月16和菓子日

人類苦於瘟疫肆虐的生活,在歷史上不斷地重演,束手無策的無力感會令人尋求更強大的力量來保護自己。一千多年前的日本也和現今的我們一樣,飽受流行疾病摧殘,於是日本天皇在6月16日這天用和菓子祈求國泰民安,招福驅邪。


Text by LIN Ying-Tsen;Photo from 唐和家、日本全國和菓子協會

 

嘉祥菓子每一個都蘊含祈求平安的意義,松葉則有長壽健康的意思。


6月16日是日本的和菓子日,由日本全國和菓子協會復興而訂立。這個節日的由來起源於西元848年夏天,日本國內瘟疫橫行,民不聊生,當時的仁明天皇在6月16日這天向神明供奉16個菓子,祈求消災解厄,招福平安,並將年號改為『嘉祥』。此後這個祈福儀式被稱為『嘉祥』,這一天也成了『嘉祥之日』,而用以祈福供奉的菓子們則被稱為『嘉祥菓子』。


嘉祥菓子為武藏野、源氏籬、桔梗餅、伊賀餅、味增松風、浅路飴、豐岡里。


之後,豐臣秀吉將這天訂為『嘉祥の祝』,在幕府時代這一天的祈福儀式做得更為盛大,將軍會在這天將『嘉祥菓子』賜給所有的大名與家臣,據說全盛時期,江戶城大廣間500疊榻榻米,陳列著近兩萬個饅頭和羊羹。


然而在明治時代,因為明治維新的政策而將這一天的儀式廢除,一直到1979年才由日本全國和菓子協會復甦,成為今日的『和菓子日』,希望讓所有人在這一天品嚐甜美的和菓子,祈福避邪。不過,許多菓子的配方年代久遠,皆已失傳,又一次必須準備16個種類實在難以負荷,因此現今改良為1+6=7,共七種菓子作為嘉祥菓子的代表。


(圖1由左至右)淺路飴、桔梗餅、伊賀餅。


和菓子的起源,來自西元前人們將樹木的果實加工成粉狀,去除雜質後揉成圓球食用(也就是後來的糰子),或是做成傳說中日本最古老的加工食品「麻糬」。


隨著時代變遷,歷經和唐朝的交流、茶湯文化的興盛,以及西式點心傳入日本等影響,和菓子日漸進化。到了江戶時代(1603~1868年),因原料供給與製造技術進步,和菓子的品質大幅提昇,普遍認為主要的背景因素是當時日本國內無戰爭威脅,一片祥和。


到了明治時代(1869年後),日本與外國的交流頻繁,引進先進的烤箱等設備,燒菓子的種類也因此增加,新種類的和菓子隨之誕生,直至今日。


日本全國和菓子協會關於嘉祥菓子由來的歷史介紹。












  • Facebook的 - 黑圈
  • Instagram的 - 黑圈
bottom of pag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