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of page

回顧製錶史上最偉大的發明!|寶璣舉辦陀飛輪220周年特展,帶您領略陀飛輪的前世今生

陀飛輪這項代表性的裝置是由寶璣品牌創辦人Abraham-Louis Breguet所發明。這項發明在當年不僅改善了懷錶的走時精準度,更啟發了許多製錶師讓他們創作出更多精妙的裝置。220年過去,寶璣特別舉辦一場別開生面的陀飛輪特展,帶領來訪者了解陀飛輪的前世今生。


Text by Edgar Chang;Photo from BREGUET

 

▲寶璣先生在1801年正式向法國政府申請陀飛輪的專利,並且漸漸地在其懷錶作品上運用這項新的發明,這些作品成為許多貴族、富商的重要收藏。


談到腕錶的複雜功能,許多人第一時間便會想到陀飛輪。這項裝置最早是由寶璣創辦人亞伯拉罕- 路易.寶璣先生所發明。由於懷錶的機芯擒縱裝置會受到地心引力的影響而使得精準度下降,寶璣先生便設計了陀飛輪,經由不停的旋轉,抵銷重力的作用,促使走時穩定精確。


儘管現今大多數人佩戴的是腕錶,陀飛輪已成了一項技術成就的象徵,不少製錶師仍會在作品中加入陀飛輪裝置以展現突出的製錶技藝。而對於腕錶愛好者來說,陀飛輪不只是製錶工藝的象徵,更訴說對於腕錶的獨特品味,還有藏家本人尊貴不凡的地位。


▲5367藍色大明火琺瑯陀飛輪腕錶。


寶璣先生在15 歲時前往法國成為製錶學徒,接著進入馬薩林學院接受教育,為日後打穩根基。1775 年,寶璣先生在巴黎鐘錶堤岸開設自己的工坊,並在此地創造了打簧懷錶的音簧、降落傘防震裝置(pare-chute)、寶璣游絲等新設計,並且以一枚「Perpétuelle」自動錶吸引了法國國王路易十六和王后瑪麗.安東尼皇后注意,自此打響名號。


到了1793 年,為躲避法國大革命的動盪,寶璣先生回到故鄉瑞士,和許多傑出的製錶師交流,帶給他更多的創作靈感。1795 年,寶璣先生回到巴黎,並且開始創作許多新的發明,其中之一便是我們熟知的陀飛輪。在1801 年6 月26 日,寶璣先生正式為陀飛輪向法國政府申請專利成功,並漸漸將其運用在新的作品之上。


▲5395 經典系列超薄鏤空陀飛輪腕錶。


「Tourbillon」原本指的是沿單一軸線旋轉的行星體系,此一命名呼應了陀飛輪在錶盤上不斷旋轉的意象,也反映了將鐘錶視為一個微縮宇宙的哲學。陀飛輪的誕生是一項劃時代的發明,不僅成為後世眾多製錶師們仿效的對象,也啟發了諸如卡羅素裝置(Carrousel)等新發明。而寶璣先生的陀飛輪作品,也為當時的各國皇室成員、知名藏家所青睞,紛紛購入作為珍藏。


▲5345 “Quai de l'Horloge” 鏤空雙陀飛輪腕錶。


時至今日,寶璣的陀飛輪腕錶依舊是藏家必定購入的一項珍藏。今年十月,台灣寶璣特別於台北101舉辦《寶璣陀飛輪220 周年紀念特展》,回顧220年前寶璣先生發明陀飛輪的始末,更展出了多款寶璣近年的陀飛輪腕錶新作,讓藏家們近距離欣賞。


▲5345 “Quai de l'Horloge” 鏤空雙陀飛輪腕錶全鏤空結構,讓佩戴者能夠盡情欣賞588N 手動上鍊機芯的每個細節。


在諸多作品裡,5345 “Quai de l’Horloge”鏤空雙陀飛輪腕錶,搭載了寶璣588N 手動上鍊機芯,以全鏤空的設計讓人一眼就能看腕錶所有精妙的結構。機芯同時設置了兩枚陀飛輪裝置,各自以每分鐘

旋轉一圈的方式運行,維持走時的精準,誇耀著寶璣在製錶技術上的新成就。


▲5345 “Quai de l'Horloge” 鏤空雙陀飛輪腕錶背面上雋刻了寶璣先生於1775 年在巴黎鐘錶堤岸開設的工坊。


醒目的藍鋼指針,延伸成為這兩枚陀飛輪的支架,且每個零件都經過工匠細細打磨、拋光或雕花裝飾等,展示了寶璣在每個細節上幾近完美的要求。錶背則雕刻著寶璣先生在1775 年巴黎開設的工坊,紀念著寶璣先生製錶生涯的重要里程碑。


▲5887 航海系列時間等式萬年曆陀飛輪腕錶。


同時,寶璣也將展出5367 藍色大明火琺瑯陀飛輪腕錶、5887 航海系列時間等式萬年曆陀飛輪腕錶、5395 經典系列超薄鏤空陀飛輪腕錶等作品,款款精彩,值得藏家親自走一趟,回顧寶璣先生的偉業,並見證220 年來寶璣不斷演進的技術與豐碩成果。

 

寶璣《陀飛輪220周年紀念特展》活動資訊

地點:台北101購物中心

日期:2021年10月15日起至2021年10月28日


欲參觀者請先以電話預約:02-8101-8068

或直接前往寶璣台北101購物中心專賣店,由專人帶領參觀

  • Facebook的 - 黑圈
  • Instagram的 - 黑圈
bottom of pag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