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of page

一握清風六月涼 異雲書屋「摺扇藝術展」呈懷袖美學

Text by Henry Chou

Photo by 異雲書屋

 

“引秋生手裡 藏月入懷中”-白居易

七歲的仲夏夜 一扇涼風起 以為秋天就在手裡飛翔著

若干歲的如今 扇收進懷裡 希望童年的月亮能和我永遠

以前總不明白為什麼古裝劇裡不管是瀟灑的俠客還是風流的才子總是珍視自己的扇子 扇子不就是扇風的工具嘛

現在才知道手上的一把扇子 對於炎黃子孫的我們來說 是種自我的展現 也是對生命的態度 在炎熱艱苦的世界裡 用最優雅豁達的方式活著 一扇 涼身 靜心 鎮靈

無論王侯將相 或是文人雅士 從乾隆到康熙 周瑜到孔明 唐伯虎到梅蘭芳 無不一扇在手

在悠久的華夏文化長流中,扇子一直是傳統工藝裡的藝術珍玩,包括宋元以前流行的竹扇、羽扇、紈扇,以至明清之際興盛的摺扇,集結書畫、詩文、篆刻、製扇工藝之美於一體,除了作為引風的實用物,亦蘊含禮儀、審美、交誼、身份認同、文化表徵等多重意象。流傳最廣,曾遠渡重洋成為歐洲貴族仕女最時髦的掌中精品,而書畫與扇面的結合,更寄託了文人雅士的情志懷思,方寸間之翰墨丹青融萬千氣象、見無窮意境,成為世界藝術史上獨樹一幟的藝術形式。

於2019夏天開展的「一握清風摺扇藝術展」,凝聚了異雲書屋對文人摺扇的珍視與熱忱,盼能藉由展覽呈現傳統文化的當代演繹,進一步引領摺扇進入當代生活。作為懷袖雅物,摺扇從制形、選材、製作工藝而至刻骨藝術,皆體現了文人追求物外之趣的精神。在古典文學巨著《紅樓夢》中,扇子的存在感也非常高,譬如石呆子家傳扇子被奪、晴雯撕扇子作千金一笑、林黛玉淚灑湘妃竹等,反映了尚扇風氣熾盛的時代生活背景。

異雲書屋主人陳維駿表示:「扇在古代文人的生活中,為隨著日常活動、交際、穿衣、心情而更替使用的訂製型風格配件,既是博大精深的文化載體,亦是貼合生活的隨行藝術。誰說藝術只能高懸於殿堂而不能出入懷袖?在摺扇展中,除了希望傳遞摺扇文化便是人文藝術與精緻生活的再現之外,並藉由邀請來自中國與台灣一共八位藝術家演繹多種風貌的扇面書畫藝術,讓觀者感受成扇風雅且獨具個人品味的清玩特質。」

一把「成扇」,謂扇骨與扇畫的結合。摺扇扇面呈半圓弧形,創造了視覺的延伸感,因而扇畫的安排布局皆須殫思巧構,匠心獨運,故有「畫扇如美女舞於瓦礫」之說,可知於有限尺幅造無限意趣的難能可貴。摺扇收闔,扇骨可賞可玩,其材質囊括了竹、木、骨等的大千世界,其繁複精巧的手工技藝於扇骨的制形、鑲嵌、雕刻傾注了美學涵養,於扇面的開紙、裱面、收摺等多道工序皆有所講究,使得長不盈尺、寬不及寸的纖纖摺扇成為歷代書畫家揮灑筆意的絕佳舞台,並備受古今名士與藏家青睞。

執扇在手,即可隨取清風自樂、祛暑納涼。在「一握清風摺扇藝術展」中,異雲書屋欲藉「數摺聚清風」和觀者結「扇」緣,引領觀者感受融合人文美學與文化溫度的物用之道。

展覽資訊 展期|2019年6月18日(二)-8月4日(日),逢周一公休 時間|11:30-18:30 地點|異雲書屋-台北市青田街12巷23號

*免費參觀

關於異雲書屋

成立於2016年底,異雲書屋致力於推廣及演繹中國傳統的生活美學,並將其文化精髓延續、再生,同時與當代生活連結。

  • Facebook的 - 黑圈
  • Instagram的 - 黑圈
bottom of page